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喝一口冰水突然牙齿刺痛,或者咬东西时某颗牙莫名酸软?这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牙体牙髓病初期症状隐蔽,但放任不管可能导致牙齿"报废"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无数人的口腔问题。
上周遇到一位30岁的设计师小林,她捂着右脸说:"近加班熬夜,这颗牙一碰就疼,现在连晚上都睡不好。"检查发现她的磨牙已经有深龋洞,细菌感染到了牙髓。这种情况在门诊很常见——很多人以为牙疼忍忍就过去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我们的牙齿就像一栋三层小楼:外层的牙釉质是"外墙",中间的牙本质是"承重墙",里层的牙髓则是藏着神经血管的"核心管道"。当龋齿外墙,冷热刺激就会让牙齿酸软;如果细菌攻破承重墙,吃东西就会疼痛;一旦感染波及牙髓,那种跳痛感简直让人夜不能寐。
为什么现在牙体牙髓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?观察发现几个常见诱因:
1. 把奶茶当水喝:26岁的程序员小张每天3杯奶茶,后牙表面布满黑线,医生说这是"隐匿性龋",糖分长期浸泡牙齿导致。
2. 横向刷牙像锯木头:45岁的李阿姨刷牙用力过猛,牙颈部被刷出V型缺损,遇到凉风就酸痛。
3. 把牙齿当开瓶器:年轻人用牙啃螃蟹、开瓶盖,可能导致牙隐裂,某天突然"啪"一声裂开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约70%的牙髓炎患者早期都忽视过牙齿发出的警告信号,比如短暂敏感或偶尔疼痛,等到持续剧痛才就医,这时往往需要做根管治疗了。
现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早已不是"电钻+疼痛"的恐怖印象。以常见的根管治疗为例:
• 全程麻醉下操作,配合橡皮障隔离,基本感 • 显微根管技术能清理到比头发丝还细的侧支根管 • 3D打印牙冠让修复后的牙齿既结实又自然
上周有位怕疼的初中老师做完治疗惊讶地说:"原来就是躺着看了两集电视剧的时间,比拔智齿轻松多了。"
保护牙齿记住这几点,能避开80%的牙体问题:
刷牙要像擦玻璃:用软毛牙刷,45度角轻轻震颤,每天少2次,每次2分钟。牙医推荐用含氟牙膏,就像给牙齿穿上防弹衣。
牙线比牙刷更重要:牙刷只能清洁70%牙面,牙缝里的菌斑要靠牙线。试着把用牙线变得像睡前刷手机一样自然。
定期检查不能少: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洗牙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早期龋齿补牙只要3分钟,花费也少。
后提醒大家,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即就医:夜间自发痛、冷热刺激痛持续超过10秒、咬合时特定牙齿疼痛。牙齿问题就像小火苗,及时扑灭才能避免燎原之势。
保护牙齿不是老年人的,从20岁开始关注口腔健康,到80岁还能啃苹果,这才是真正的"人生赢家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