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,咬苹果留下血印子,这些看似小问题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觉得牙龈肿痛忍忍就过去,殊不知牙周病就像沉默的者,悄悄侵蚀牙齿根基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。
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近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牙周病初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这个阶段称为牙龈炎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形成牙周袋,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危害是牙齿"提前退休"。当牙槽骨被超过三分之二,即便看起来完好的牙齿也会突然脱落。第二危害影响全身健康,研究证实牙周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。孕妇若患中重度牙周炎,早产概率比健康孕妇高7倍。
第三危害是治疗成本翻倍。早期洗牙花费几百元就能控制,发展到晚期需要植骨、牙龈移植等复杂治疗,花费可能过万。第四危害影响生活质量,持续的口气问题、咀嚼困难都会影响社交和营养摄入。
可以对照这几个症状自查: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;牙龈颜色暗红或紫红色;牙齿缝隙变大;有持续性的口腔异味;感觉牙齿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。出现上述任何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
首先是清洁工具的选择。建议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很多人刷牙只清洁表面,其实牙缝才是食物残渣堆积的重灾区。其次是定期洗牙,每年1-2次洁治能有效去除牙结石。
后要改变认知误区。有人认为洗牙会损伤牙齿,其实规范的超声洁治不会牙釉质。还有人觉得老了掉牙是自然现象,事实上通过科学护理,完全可能实现"8020"目标——80岁时仍保有20颗功能牙。
根据病情发展阶段,治疗方式也不同。早期通过龈上洁治(洗牙)和龈下刮治就能控制。中晚期可能需要牙周翻瓣手术配合骨粉植入。治疗后需要每3-6个月复查维护,就像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一样。
需要提醒的是,市面上有些号称"一针"的美容机构疗法并不合规。牙周治疗属于医疗行为,务必选择具备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正规口腔科室就诊。
推荐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。每天少早晚各刷一次,每次不少于3分钟。对于牙龈萎缩的患者,可以使用含氟化亚锡的牙膏帮助缓解敏感。
记住:牙周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日积月累的正确护理。从现在开始关注牙龈变化,定期检查,才能守住牙齿的根基,让美食和笑容陪伴更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