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别以为这是小事,很可能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临床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近存在不同程度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“隐形”。
牙周病就像牙齿的“地基塌陷”。当细菌在牙龈边缘形成牙菌斑,初期只是牙龈发红、出血(牙龈炎)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细菌会像拆迁队一样,逐渐牙齿的支撑组织——牙槽骨和牙龈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可怕的是这个过程往往不痛不痒。很多人直到啃不动骨头、前牙移位出现缝隙,才发现问题已发展到中晚期。这也是为什么牙周病被称为“沉默的口腔”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早的警示信号
2. 持续性口臭:牙周袋内的细菌会产生特殊异味
3. 牙龈萎缩:牙齿看起来变长,牙根部分暴露
4. 牙齿敏感:冷热刺激时出现短暂刺痛
5. 牙齿移位:原本整齐的牙齿出现缝隙或前突
抽烟的人牙周病风险高5倍,烟草会抑制牙龈修复能力。长期熬夜、压力大会降低免疫力,让口腔细菌有机可乘。还有那些把牙齿当开瓶器的“狠人”,过大的咬合力会加速牙槽骨吸收。
容易被忽视的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。很多人喜欢横着大力刷牙,这就像用锯子锯树,长期会导致牙龈缺损和牙颈部磨损。
早期治疗其实很简单:每半年洗牙一次,配合正确的巴氏刷牙法,就能控制病情。如果已经形成牙周袋,需要做龈下刮治——就像给牙齿做“深度保洁”,清除藏在牙龈下的牙结石。
到了晚期,可能需要进行牙龈手术、骨移植等复杂治疗。但值得重视的是,被的牙槽骨无法完全再生,治疗会大扣。这就是医生总强调“早发现早治疗”的原因。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,每天少两次
2. 牙线必备:牙刷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缝需要牙线帮忙
3. 选对工具:小头软毛牙刷比硬毛大牙刷刷得更干净
4. 定期检查:就像汽车需要年检,牙齿也需要每年1-2次检查
后提醒大家,牙龈出血不是“上火”,吃药治标不治本。发现问题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别等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记住,保护好牙周组织,才能让我们的牙齿多用几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