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子?很多人觉得这是"上火",殊不知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牙周病初期症状隐蔽,等出现牙齿松动再就医往往为时已晚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低估的口腔疾病。
据新口腔健康调查显示,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中,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其中早期牙龈炎占比高,若不及早干预,会发展为牙槽骨的牙周炎。这个数据提醒我们:牙周病不是老年人的,年轻群体同样需要警惕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如果连续3天出现刷牙出血就要当心 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异味,漱口难以消除 3. 牙龈形态改变:牙龈从粉红色变成暗红,边缘呈现肿胀感
值得注意的是,早期牙周病往往没有明显疼痛感,很多患者直到体检时才被牙医告知患病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超过60%的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期。
当炎症从牙龈蔓延到牙槽骨,就像大树根部周围的泥土被慢慢掏空。临床常见的发展轨迹是:牙龈退缩→牙根暴露→牙齿松动→终脱落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牙周炎细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存在关联性。
日常护理: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,能清除75%以上的菌斑。避免横向用力刷牙,那会加速牙龈损伤。 干预:每年1-2次洗牙不可或缺,对于已形成的牙结石,家庭护理无法去除,需要超声波洁治。 生活习惯:吸烟会显著加重牙周病,戒烟者的口腔环境在3个月内就能明显改善。
早期牙龈炎通过洗牙和抛光即可控制;中期需进行龈下刮治清除牙根表面菌斑;晚期可能涉及 flap手术等复杂治疗。现在还有激光辅助治疗等新技术,但所有治疗的前提都是患者良好的日常维护。
特别提醒:网传的「盐水漱口治牙周病」「牙龈疗法」都没有科学依据,盲目尝试可能延误治疗时机。
孕妇激素变化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;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,牙周病进展更快;正畸患者因矫治器影响清洁,需要加强口腔护理。这类人群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。
记住:牙周病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,就像定期保养汽车一样,牙齿也需要终身维护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,及时就医才是对自己口腔健康负责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