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口腔颌面外科,很多人反应可能是拔牙或是矫正牙齿。其实,这个领域涵盖的范围远不止于此。从智齿发炎到颌骨整形,口腔颌面外科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。今天,我们就来你可能遇到的那些问题,以及如何科学应对。
几乎每个人都逃不过智齿的“折磨”。有人疼到睡不着觉,有人却一辈子相安无事。其实,智齿是否需要拔除,主要看它是否影响了口腔健康。如果智齿阻生(长歪)、反复发炎,或者导致邻牙蛀坏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除。但如果它正常萌出且不影响咬合,倒也不必“一刀切”。
缺牙不仅影响咀嚼,还可能让人不敢开口笑。种植牙的出现,让许多患者重获自信。它的原理是在牙槽骨中植入人工牙根,再装上牙冠,外观和功能接近天然牙。不过,种植牙对牙槽骨条件要求较高,骨质疏松或糖尿病未控制的患者需谨慎。术后护理也很关键——别以为装上就能一劳永逸,定期复查和清洁才能延长使用寿命。
很多人以为牙齿矫正只是青少年的“”。其实,成年人通过正颌联合治疗(矫正+手术)也能改善“地包天”等问题。尤其是因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面型问题,单纯戴牙套有限,需要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介入。虽然周期较长,但改善咬合功能和面容的往往让人惊喜。
发现腮腺部位有肿块,很多人会恐慌。其实,80%的腮腺是良性的,但仍有恶变可能。目前主流治疗仍是手术切除,不过医生会根据性质和位置选择切口——比如从耳后隐蔽处入路,尽量减少术后疤痕。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面瘫,多数在3-6个月,不必过度焦虑。
张嘴时有弹响、咀嚼疼痛?可能是颞下颌关节在。这类问题往往与咬合异常、长期单侧咀嚼甚精神压力有关。轻症可通过热敷、避免硬食缓解;重症可能需要咬合板治疗甚关节腔冲洗。提醒爱嚼口香糖的朋友:适度很重要!
对于唇腭裂患儿,家长关心“什么时候做手术好”。目前主流方案是“序贯治疗”:唇裂修复多在3-6个月龄,腭裂修复在9-18个月龄,后续还需训练和正畸治疗。早期干预不仅能改善外观,更能帮助孩子正常发音、减少心理影响。
口腔溃疡超过两周不愈、黏膜出现白斑或红斑、不明原因牙齿松动…这些都可能是口腔癌的征兆。长期吸烟饮酒、嚼槟榔的人群尤其要警惕。早发现的话,5年生存率可达80%以上——所以别把小症状拖成大问题。
面对需要手术的情况,建议优先选择具备口腔颌面外科资质的医院。可以查看医院是否具备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医生是否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医师执业证书》。别轻信“网红诊所”的夸张宣传,多对比治疗方案,主动询问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细节。
口腔健康无小事。无论是智齿发炎还是颌面畸形,及时找医生评估才是明智之举。记住:预防大于治疗,每年一次口腔检查,能让很多问题止于萌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