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。”这句话你一定听过。可你知道吗?牙疼的背后,往往藏着牙体牙髓病的隐患。如果你正在被反复的牙痛困扰,或者发现牙齿变色、敏感,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。
简单来说,牙体牙髓病是牙齿硬组织(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和内部牙髓(包含神经血管)发生病变的总称。常见的龋齿、牙隐裂、牙髓炎、根尖周炎都属于这一类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轻则影响咀嚼功能,重则导致牙齿脱落。
很多人以为“牙疼忍忍就过去了”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比如,初期龋齿只需简单补牙,但如果细菌侵入牙髓,可能就需要根管治疗,甚拔牙。
牙齿不会无缘无故“”,以下症状可能是牙体牙髓病的信号:
1. 补牙:针对浅龋或中龋,医生会清除腐坏部分,用树脂材料填充,牙齿形态。整个过程,30分钟就能完成。
2. 根管治疗(俗称“杀神经”):当牙髓感染时,需清除病变组织,消毒后填充根管。虽然听起来吓人,但现代麻醉技术能让治疗过程基本无感。
3. 嵌体/全冠修复:对于大面积缺损的牙齿,可能用定制瓷嵌体或牙冠保护,既美观又耐用。
4. 拔牙与种植:仅适用于无法保留的牙齿,拔除后建议尽快种植或镶牙,避免邻牙移位。
误区一:“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活不长” 实际上,规范治疗的牙齿配合牙冠保护,能用十几年甚更久。真正缩短寿命的是拖延治疗。
误区二:“补牙材料越贵越好” 树脂、玻璃等材料各有适应症,医生会根据龋齿位置推荐合适选项,并非价格决定一切。
误区三:“不疼就不用治” 慢性牙髓炎可能暂时不痛,但细菌仍在牙槽骨。早检查才能避免更复杂的治疗。
治疗是补救,预防才是关键:
牙齿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。如果你发现任何异常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现代牙科技术已经能让治疗过程舒适,与其忍受疼痛,不如花一小时解决问题。
记住,对待牙齿就像对待健康投资——早关注,少受罪;早治疗,少花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