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我牙疼!”——这句话是多少家长怕听到的。儿童牙齿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饮食和睡眠,还可能对颌面发育造成长期影响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用科学又温柔的方式帮孩子度过牙齿治疗的关键期。
很多家长觉得“乳牙坏了没关系,反正会换牙”,这个误区可能耽误佳治疗时机。乳牙的龋坏会引发根尖周炎,波及下方恒牙胚;牙齿早失可能导致邻牙倾斜,将来矫正难度翻倍。临床数据显示,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%,但主动就诊率不足20%。
去年接诊的7岁男孩小宇就是个典型。家长发现他后槽牙发黑没重视,直到孩子吃饭总用一侧咀嚼才来检查,结果不得不做根管治疗。其实如果早期发现,只需要简单补牙就能解决。
1. 麻醉技术:现在儿童牙科常用的STA麻醉仪,通过电脑控制给药速度,像被蚊子叮一下的感觉。配合表面麻醉凝胶,90%的孩子治疗时不再挣扎哭闹。
2. 微创修复方案:对于浅龋,可以采用渗透树脂技术,不用磨牙就能阻断龋坏发展。乳牙金属预成冠也从传统的“银牙套”升级为更美观的透明冠,孩子接受度更高。
3. 行为诱导管理:儿童牙医会通过“示范-告知-操作”三步法,比如让孩子触摸治疗工具,用“牙齿洗澡”“蛀虫怪兽”等比喻消除恐惧。建议就诊只做简单检查,建立信任再逐步治疗。
Q:几岁开始做牙齿检查?
A:美国儿牙协会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(通常1岁前)进行检查,之后每3-6个月定期检查。
Q:窝沟封闭真的有必要吗?
A:数据表明,做完窝沟封闭的恒磨牙患龋率降低80%。佳时间是6-8岁(恒磨牙)和11-13岁(第二恒磨牙)。
Q:治疗时家长该陪同吗?
A:建议4岁以下儿童家长全程陪伴,大龄儿童可根据孩子意愿。注意不要过度安慰或奖励,反而会加重紧张情绪。
刷牙管理:3岁前家长帮刷,6岁前刷。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含氟牙膏用量从米粒大(3岁前)到豌豆大(3-6岁)。特别提醒:晚上刷牙后禁食!
饮食控制:避免长时间吮吸奶瓶(超过18个月),减少黏性零食如软糖、果脯。两餐之间可以给孩子无糖奶酪,既能补钙又能中和口腔酸性环境。
孩子的牙齿就像小树苗,早期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。如果发现牙齿颜色异常、牙龈红肿或孩子抗拒咀嚼,建议尽早到儿童牙科检查。记住:预防的花费永远是治疗的十分之一,而一个没有牙痛困扰的童年,是给孩子珍贵的礼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