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子?别以为这是“上火”那么简单,很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“隐形”,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中,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危害极大的口腔疾病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会倒塌一样,当牙龈、牙槽骨等支撑牙齿的组织被,牙齿就会松动甚脱落。很多人以为“老掉牙”是自然现象,其实60%的牙齿缺失都是牙周病导致的。
初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出血(牙龈炎),如果不干预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形成牙周袋,细菌在袋内大量繁殖,终导致牙槽骨吸收——这时候啃骨头都可能让牙齿“下岗”。
牙周病狡猾的地方在于早期不痛不痒,等有感觉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。以下6个信号千万留意: 1.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2. 口腔长期有异味,漱口也去不掉 3. 牙龈从粉红变成暗红色,看起来“胖乎乎” 4. 牙齿缝隙变大,吃东西容易塞牙 5. 牙齿莫名松动或移位 6. 牙龈萎缩,牙齿看起来“变长”
特别提醒:吸烟人群更危险!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,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时往往病情更。
很多人委屈:“我每天刷牙两次啊!”但牙周病的罪魁祸首——牙菌斑是个顽固分子: • 普通刷牙只能清除60%的牙菌斑 • 牙齿不整齐、假牙边缘等隐蔽位置容易藏污纳垢 • 吸烟、糖尿病、压力大等因素会加速病情发展
要命的是,钙化的牙菌斑会变成牙结石,就像水泥一样牢牢糊在牙齿上,这时候只能靠洗牙才能清除。
轻度阶段(牙龈炎) 定期洗牙+正确刷牙就能逆转。建议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,巴氏刷牙法比横着刷效率高3倍。
中度阶段(早期牙周炎) 需要做龈下刮治,医生会用特殊器械清理牙龈下方的牙结石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,有点类似“深层大扫除”。
重度阶段(晚期牙周炎) 可能要做牙周手术、植骨等治疗,就像给倒塌的房屋打地基。这时候治疗目的是尽量保住牙齿,但已经吸收的牙槽骨很难完全。
记住这5点,牙周病绕着你走: 1. 每年少洗牙1次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 2. 牙刷每3个月更换,变形刷毛清洁力下降40% 3. 牙线比牙签更友好,不会撑大牙缝 4. 控制血糖和血压,这些慢性病会加重牙周问题 5. 戒烟!吸烟者牙周炎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
如果已经确诊牙周病,治疗结束后记得按医生要求复查,通常前半年需要每3个月检查一次,防止复发。
误区1:“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” :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利于清洁。
误区2:“牙齿松动就要拔掉” :中度松动通过治疗可以稳固,拔牙是后选择。
误区3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 :牙周病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家庭护理和维护缺一不可。
后提醒:备孕女性务必检查牙周健康!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速牙周病发展,而牙周病菌可能通过血流影响胎儿。别让口腔问题成为生育的隐形绊脚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