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碰到老同学小,才30岁就捂着腮帮子说后槽牙缺了半年没补,现在吃饭都成问题。其实像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——根据新口腔健康调查,35岁以上人群平均缺牙2.6颗,但近7选择拖着不处理。今天我们就来,牙齿出现问题后到底该怎么修复才靠谱。
很多人以为只有整颗牙掉了才需要修复,其实出现这些情况都该考虑:
建议发现问题的3个月内处理,拖久了可能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到时候治疗更复杂。
治疗过程:1次就诊,30分钟左右
适用情况:蛀牙、小面积缺损
优点:价格亲民(200-600元/颗)、保留天然牙
注意:不适合大面积缺损,可能染色
治疗过程:2-3次就诊,需磨小原牙
适用情况:根管治疗后、牙齿折断
优点:美观耐用(800-4000元/颗)
注意:可能需要杀神经,有崩瓷风险
治疗过程:3-6个月,植入人工牙根
适用情况:单颗/多颗牙缺失
优点:不伤邻牙,使用寿命长(6000-20000元/颗)
注意:需要足够骨量,慢性病患者需评估
治疗过程:1个月左右,需定期摘戴
适用情况:半口/全口牙缺失
优点:价格较低(1000-5000元)
注意:有异物感,需每天清洁
治疗过程:2次就诊,微创预备
适用情况:氟斑牙、牙缝过大
优点:美观度高(2000-8000元/颗)
注意:不能咬硬物,可能脱落
经常有人问我:"哪种修复方式好?"其实要综合考虑:
有个简单判断方法:缺牙位置如果能用指甲盖盖住,大概率可以补;如果超过指甲盖大小,可能需要做冠。
这是个权衡问题。如果牙齿已经缺损或做过根管治疗,磨牙做冠能延长牙齿使用寿命。但对于健康牙齿,建议优先考虑微创方案。
目前数据显示10年在95%以上,但实际使用寿命与个人维护密切相关。就像买车,定期保养的肯定比暴力驾驶的用得久。
年龄不是禁忌,我们接诊过80多岁的患者。关键看全身健康状况和牙槽骨条件,需要医生评估。
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后期维护都很重要:
后提醒大家,牙齿修复没有"贵就是好"的说法。就像配眼镜要验光一样,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。建议先到正规机构做检查,再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