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或者觉得牙齿有些松动,却不当回事。其实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,简单说就是针对牙龈、牙槽骨等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进行的一系列处理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轻则口臭、牙龈红肿,重则牙齿脱落,甚影响全身健康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。但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会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,引发牙龈炎——这时刷牙出血、牙龈发红就是警告。若继续忽视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牙槽骨,变成牙周炎。牙齿没了骨骼支撑,就像树根周围没了泥土,终只能“倒下”。更麻烦的是,牙周炎的细菌可能进入,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日常刷牙草率、从不洗牙的人首当其冲。吸烟者、孕妇(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敏感)、糖尿病患者(免疫力较低)也属于高危人群。如果你戴牙套或假牙,清洁不到位同样可能中招。甚长期熬夜、压力大的人,牙龈也更容易红肿出血。
1. 基础治疗:先通过超声波洁牙清除牙结石,必要时做龈下刮治,手工清理牙龈深处的脏东西。这一步可能会打麻药,但大多数人都能耐受。
2. 药物辅助:时配合抗菌漱口水或局部涂抹药物,控制感染。
3. 手术治疗:针对晚期患者,可能需翻瓣手术清理病灶,甚植骨修复被的牙槽骨。
整个过程通常分3-4次完成,具体根据程度而定。
有人以为洗完牙就一劳永逸,结果半年后问题复发。实际上,牙周治疗后的维护更重要:
• 每天用巴氏刷牙法+牙线清洁,尤其注意牙龈边缘
• 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必要时清洁
• 戒烟、控制血糖等全身健康管理也很关键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A:洗牙只是清除了本就存在的牙结石,还原了真实的牙缝。不清理才会让缝隙越来越大。
Q:治疗很疼吗?
A:基础治疗有酸胀感,者打麻药后基本。现代设备和技术已大幅降低不适感。
Q:能吗?
A:早中期可有效控制,但已的牙槽骨难以完全。所以早发现比什么都重要。
Q:费用高不高?
A:基础洁牙几百元,龈下刮治千元左右,手术费用较高但多数人不需要。
Q:孕期能做治疗吗?
A:孕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期,但简单清洁更推荐孕前完成。
1. 对照镜子:健康牙龈呈淡粉色,若边缘红肿、一碰就出血要警惕
2. 舔试牙齿:感觉牙齿变长(牙龈萎缩)或个别牙松动
3. 闻口气:长期口臭可能源于牙周袋内的细菌发酵
牙齿是身体坚硬的器官,但也是“沉默”的受害者。很多人直到咀嚼无力才就医,往往错过佳时机。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及时干预+日常认真护理,才能让牙齿陪你更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