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能在公交站牌看到各种明星牙套,朋友圈也时不时刷到朋友晒隐形牙套打卡照。每次照镜子看到自己歪七扭八的牙齿,心里难免犯嘀咕:我这口牙是不是也该整整了?但转头又想起网上有人说戴牙套遭罪、不好,到底该信谁?今天咱们就抛开滤镜,普通人戴牙套关心的实际问题。
现在市面上的牙套确实花样百出,但归根结底可以分成"看得见"和"看不见"两种。传统的金属牙套就像牙齿上的小火车轨道,矫正力度大价格亲民,学生党;陶瓷牙套把金属托槽换成半透明陶瓷,稍微隐蔽些但容易染色,咖啡爱好者要慎重。这两年大火的隐形牙套其实是透明塑料膜,摘戴方便但自律性要求极高,弄丢一片可能要多花好几百。
有个冷知识:舌侧牙套才是真正的"隐形者",因为它是装在牙齿内侧的,不过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,能熟练操作的医生两只手数得过来。选哪种不能光看图,得结合牙齿畸形程度、预算和生活方式来定。
上个月有个35岁的程序员来找我,说他他"老黄瓜刷绿漆"。其实牙齿终生都能,只是成年人矫正要比青少年多花3-6个月时间。像我们接诊过年长的顾客是58岁的退休教师,现在笑起来比孙女还自信。不过年纪越大,矫正后保持器要戴得更久些,这个心理准备要有。
这里要戳破个谣言:不是说整牙必须拔牙。现在很多可以通过片切(把牙齿磨窄一点)或者扩弓来腾位置,具体要看牙齿拥挤程度。上周就有个姑娘因为害怕拔牙犹豫了两年,后发现其实只需要片切0.5毫米就解决了。
确实有人整完牙从圆脸变V脸,但那是因为矫正改善了咬合问题。更多人变化没那么戏剧化,但悄悄发生的改变很实在:以前塞牙缝的牛肉丝现在畅通无阻,刷牙时那些总出血的"死角"终于能清洁到位了。有个做销售的顾客说意外的收获是客户夸他"说话表情更自然了",其实是矫正改善了他原本的突嘴问题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矫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"牙套脸"——颧骨显高、太阳穴凹陷。这是因为长期吃软食导致咬肌萎缩,通常取下牙套正常吃饭后就会。担心的话可以每天嚼10分钟无糖口香糖锻炼咬肌。
牙套价格像打车一样分起步价和里程价:金属托槽1万左右是行情价,隐形矫正2-5万都算正常范围。差价主要取决于矫正难度和医生资历,别看里那些"9999元全包"的噱头,后期拍片、保持器、重启方案可能都要另收费。有个顾客图便宜选了美容院,结果矫正到一半机构跑路,现在满城找医生接手。
实在预算有限可以考虑付款,现在很多正规医院都有免息。不过要确认是直接和医院签合同,而不是机构。上次有个大学生被忽悠办了美容贷,算下来利息够再戴一副牙套了。
初戴牙套的酸爽感,就像所有牙齿同时失恋——又酸又软使不上劲。建议提前囤好婴儿米粉、布丁和破壁机,前三天就当了。有个健身教练不信邪,第二天就啃鸡腿结果托槽崩了,顶着满嘴钢丝的样子像极了金刚狼。
必备神器清单:冲牙器比牙线友好十倍,正畸蜡能救急磨嘴的托槽,辅食剪刀在外吃饭时特别管用。重要的是养成拍照记录的习惯,每个月对比一次,那些难熬的日子突然就有盼头了。现在看两年前那个戴着牙套还坚持的姑娘,牙齿整齐得像是换了个人。
说到底,戴不戴牙套不该是跟风决定。就像我们常对顾客说的:矫正不是为了追求明星同款微笑,而是让你能毫无负担地开怀大笑。毕竟贵的化妆品,也比不上自信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