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忍忍就过去了"——这是很多人对待牙疼的反应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那颗隐隐作痛的牙齿背后,可能藏着更棘手的牙体牙髓病。今天,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关系口腔健康的重要问题。
简单来说,牙体牙髓病就是牙齿硬组织(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和内部牙髓组织发生的病变。常见的龋齿(蛀牙)就是典型的牙体病,而当蛀牙深入发展,细菌侵入牙髓腔,就会引发牙髓炎,甚导致根尖周炎。
很多人以为牙疼只是上火或疲劳,但其实它可能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。牙齿结构比我们想象的复杂:外层的牙釉质是人体坚硬的组织,中间的牙本质布满微小管道,内层的牙髓则包含神经和血管。一旦细菌突破防线,疼痛和感染就会接踵而。
以下几种情况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:
- 喝冷热水或吃甜食时牙齿敏感刺痛,且持续数秒以上
- 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疼痛,尤其是夜间加重
- 咬合时某颗牙齿有明显不适感
- 牙龈上出现小脓包或面部轻微肿胀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有些慢性牙髓炎可能只有轻微不适,但内部感染仍在持续。牙齿问题就像冰山,表面看到的部分往往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。
随着牙科技术的发展,治疗已远比想象中舒适:
早期龋齿:通过微创去腐和树脂填充即可完成,全程且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。
牙髓炎:根管治疗是主流方案。现在的显微根管技术能在放大视野下清理感染,配合热牙胶充填,大幅提升。
缺损牙齿:嵌体或全冠修复能牙齿形态和功能,新材料如二氧化锆全瓷冠既有强度又有自然美观度。
很多人害怕的"杀神经"其实早已升级——现代麻醉技术让治疗过程基本,而橡皮障隔离系统能确保操作更卫生。
预防牙体牙髓病,记住这几个关键点:
- 每天少2次刷牙,每次不少于2分钟,配合牙线清洁邻面
- 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洁牙和口腔检查
- 减少碳酸饮料和频繁进食甜食的习惯
- 运动时佩戴护齿套,避免牙齿外伤
特别提醒:网传的"含白酒止痛""大蒜"等方法可能暂时掩盖症状,但会延误治疗时机。牙髓腔是封闭空间,一旦感染扩散可能引起更的颌面部感染。
Q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一定要做牙冠吗? A:失去牙髓的牙齿会变脆,后牙建议做冠保护以防劈裂,前牙可视情况选择纤维桩+全冠或贴面修复。
Q:治疗需要几次? A:简单病例1-2次可完成,复杂情况可能需要3-4次,医生会根据炎症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Q:能完全原样吗? A:治疗目标是消除感染保留牙齿,但无法复原。越早干预,保留的天然牙体组织越多。
牙齿问题没有"自愈"的说法,早期治疗不仅痛苦少、花费低,还能大限度保住天然牙。下次当牙齿发出警告信号时,别再让它"孤军奋战"了。
(本文为科普性内容,具体诊疗请以医生评估为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