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牙上有个小黑点需要补吗?”“补牙会不会很疼啊?”每天在诊室里,总能听到患者这样的担忧。龋齿(俗称虫牙)是成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,但很多人对龋齿填充存在误解,拖着不处理反而让问题更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把补牙这件事说清楚。
当你发现牙齿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,喝冷热水时偶尔敏感,或是食物容易卡在某个牙缝里,很可能就是龋齿的早期信号。很多患者误以为“不疼就不用管”,其实当牙齿开始疼痛时,往往已经伤及牙髓,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根管治疗。
口腔医生建议: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,发现龋齿越早填充,治疗越简单。就像衣服破了个小洞,及时缝补总比烂成大窟窿再补救容易得多。
目前常用的龋齿填充材料主要有三种:
1. 复合树脂——常用的补牙材料,颜色接近天然牙,适合修补前牙或可见部位。优点是美观、粘接力强,缺点是耐磨性稍弱,可能需要定期检查。
2. 玻璃——含氟材料,能缓慢释放氟化物预防再次蛀牙,多用于儿童或根面龋齿。缺点是颜色偏白,美观度不如树脂。
3. 银汞合金——老一代材料,坚固耐磨但颜色显眼,目前逐渐被淘汰。部分地区仍用于后牙咬合面大面积填充。
具体选择哪种材料,医生会根据龋洞位置、大小以及你的咬合情况给出建议,不用自己纠结。
很多人害怕补牙是因为不了解过程。其实常规龋齿填充只需20-40分钟,全程基本:
步:检查与麻醉——医生会先用探针确认龋坏范围,浅层龋齿可能不需要打麻药;如果较深,会行局部麻醉(打麻药时像被蚊子叮一下)。
第二步:去腐质——用器械或激光去除变黑的腐烂牙体,这一步可能会听到轻微的“滋滋”声,但不会有痛感。
第三步:填充材料——清理后的窝洞用树脂分层填充,每层用特殊蓝光固化,后调整咬合高度。
第四步:抛光完成——让补牙表面光滑,避免食物残渣堆积。
1. 2小时内别吃东西:尤其是树脂材料需要完全固化,避免咬硬物导致材料脱落。
2. 敏感是正常的:补牙后1-2周内可能会对冷热轻微敏感,避免用该侧咀嚼刺激性食物。
3. 别忽视刷牙:补牙不代表一劳永逸,每天少刷牙两次,配合牙线清洁邻面。
4. 定期复查: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填充体是否有磨损或边缘渗漏。
5. 警惕这些情况:如果出现自发疼痛、填充物脱落或明显高低不平,需及时复诊。
误区1:“补过的牙永远不会再蛀” 填充材料边缘仍可能滋生细菌,日常清洁不到位会导致“继发龋”,这就是为什么医生总强调要认真刷牙。
误区2:“小洞不用补,等大了再说” 龋齿不会自愈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牙髓炎,届时治疗时间和费用都会翻倍。
误区3:“孕妇不能补牙” 怀孕4-6个月是相对的口腔治疗期,的龋齿可能引发感染,反而对胎儿不利。
后提醒大家:龋齿填充是再普通不过的牙科治疗,技术已非常成熟。与其上网查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,不如找个正规口腔机构面诊,很多时候你的担忧,医生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