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口气问题反复出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,可能是牙周组织发出的求救信号。牙周治疗不是简单的"洗牙",而是针对牙龈炎、牙周炎等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,它能有效阻止牙齿松动甚脱落的风险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淡粉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发现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、牙缝变大、牙齿敏感或松动,很可能已经存在牙周问题。牙菌斑长期堆积会形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引发炎症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牙槽骨,导致"老掉牙"提前发生。
步:诊断
医生会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,配合口腔全景片评估牙槽骨状况,确定属于牙龈炎还是牙周炎,并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第二步:基础治疗
通过超声波洁治(俗称洗牙)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;对于牙周袋较深的情况,可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,清除藏在牙龈下的菌斑。局部麻醉下操作,过程无明显不适。
第三步:维护巩固
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,医生会根据情况指导居家护理,比如使用牙线、冲牙器等辅助工具。
治疗会疼吗?
基础洁治仅有轻微酸胀感,深度刮治前会做局部麻醉。现代设备已大幅提升舒适度,无需过度紧张。
需要做几次?
轻度牙龈炎可能1次即可,中重度牙周炎通常需要3-4次分区治疗,病例可能结合激光或药物治疗。
治疗后牙齿敏感怎么办?
这是暂时现象,一般1-2周缓解。期间避免冷热刺激,可使用牙膏,必要时医生会涂抹剂。
每天少刷牙两次,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;牙线清洁牙缝必不可少;吸烟人群牙周病风险高出3倍;糖尿病患者、孕妇等更需定期检查。记住:每年一次洁牙+检查,是性价比高的牙齿投资。
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;确认医生具备口腔执业医师资格;治疗前要求查看一次性器械包装;术后详细护理指导。避免被"立刻""牙周病"等夸大宣传误导,科学治疗需要循序渐进。
牙齿是我们使用频繁的器官之一,却常常被忽视。及时干预牙周问题,不仅能保住天然牙齿,更能避免引发全身性疾病风险。从现在开始,给牙齿一次的健康管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