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听到"拔牙"两个字就开始紧张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编辑,我特别邀请了三位口腔科医生,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关于拔牙的那些事儿。
牙齿并不是想拔就拔,但遇到这些情况就需要考虑:蛀牙已经伤到牙根、智齿反复发炎、牙齿拥挤影响矫正,或是外伤导致的牙齿断裂。张医生提醒:"能治疗的牙齿尽量保留,拔牙永远是后选项。"
现在的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。医生会先用表面麻醉凝胶,注射时就像被橡皮筋轻轻弹了一下。李医生分享个小技巧:"紧张时可以捏压力球,大多数人说还没抽血疼。"
建议选择上午就诊。医生解释:"早上血压相对稳定,万一有出血也方便及时处理。"记得吃早餐,低血糖反而容易晕针。
简单来说就是麻醉→分离牙龈→松动牙齿→取出→止血。复杂牙齿可能需切开牙龈,但整个过程通常10-30分钟。现在有微创拔牙设备,震动小创伤也小。
咬棉球40分钟不能偷看,24小时内别漱口刷牙,吃温凉软食,避免用吸管。肿胀可以用冰敷,但别直接贴皮肤。三天后如果还疼要复查。
"拔智齿能瘦脸"是误会,脸型由骨骼决定;"期不能拔牙"要看体质,但好避开;"拔牙伤大脑"纯属谣言,牙根离脑部很远。
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在140/90以下,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要<8.8mmol/L,孕妇4-6个月相对,长期服药的要提前告知医生。
邻牙会倾斜移位,对咬牙会伸长,可能引发塞牙、龋齿甚脸型改变。一般建议1-3个月内考虑修复,种植牙不是选择。
拔牙没有想象中可怕,关键要找正规医疗机构。记住这些实用建议,下次遇到牙齿问题就能从容应对了。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建议直接你的牙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