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突然疼得睡不着?喝口冰水就酸到倒牙?这些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:牙体牙髓病到底该怎么治,哪些情况能预防,帮你少走冤枉路。
简单来说,牙体指牙齿硬组织(比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,牙髓则是牙齿内部的“神经血管团”。当蛀牙、外伤或隐裂导致细菌入侵,就可能引发两种情况:一是牙体缺损(比如龋洞),二是牙髓感染(俗称“牙神经发炎”)。
很多人以为牙疼忍忍就好,结果拖到半夜剧痛才就医。其实早期症状很隐蔽:比如吃甜食短暂酸软、冷水漱口一过性敏感。如果发展到自发痛、夜间痛甚牙龈鼓包,说明感染已经扩散,治疗复杂度也会翻倍。
1. 补牙:适用于浅龋或中龋
如果蛀牙还没伤到牙髓,医生会清除腐质后用树脂材料补上。现在的高分子树脂几乎能匹配天然牙色,门牙蛀了也看不出痕迹。整个过程30分钟左右,一次搞定。
2. 根管治疗:牙髓炎的“解法”
当细菌攻入牙髓,就必须做根管治疗了。别被名字吓到,其实就是清理感染的牙神经,消毒后填入生物材料。现代技术已经能做到微痛操作,配合显微根管镜还能提高。一般需要2-3次就诊,完成后建议做牙冠保护。
3. 嵌体/高嵌体: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案
如果蛀洞太大但牙根完好,可以用定制瓷嵌体代替传统补牙。就像给牙齿“打补丁”,耐磨度和密合度比树脂更高,适合后牙咬合面修复。
4. 拔牙+种植:无法保留的后一招
对于纵裂牙或根尖周炎反复发作的牙齿,可能只能拔除。不过现在种植牙技术成熟,三个月后就能种上新牙,咀嚼功能能90%以上。
误区一:“杀神经后牙齿就死了”
其实去髓后的牙齿依然有牙周膜供血,只要做好冠修复,照样能用十几年。放任感染不治疗才会真正“废掉”牙齿。
误区二:“根管治疗必须做牙冠”
前牙如果缺损小,可能不需要冠修复。但后牙承受咬合力大,80%以上的病例都建议做冠,否则容易劈裂。
误区三:“治疗完就不疼了”
根管治疗后可能有1-2天隐痛,这是正常炎症反应。但如果持续剧痛,可能是遗漏根管或微渗漏,要立即复诊。
1. 每年洗牙时必做探诊检查,能发现早期邻面龋
2. 含氟牙膏+牙线组合使用,清洁效率提升50%
3. 咬硬物后突然敏感,及时拍片排查隐裂
后提醒:牙髓病治疗没有“贵就是好”的说法。正规机构的基础树脂补牙200-500元,显微根管治疗2000-4000元都属于合理范围。关键是要找到耐心细致的医生,毕竟牙齿治疗是个精细活儿。
如果这篇内容帮你解开了疑惑,建议收藏转发给总说“牙疼不是病”的家人。关于具体治疗细节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以从业者视角继续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