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每天和牙齿打交道的妈妈,我见过太多小朋友因为家长疏忽了早期牙齿护理,导致蛀牙、牙齿不齐等问题。今天我想用朴实的语言,和大家儿童牙科那些事——不需要术语,就是实实在在的育儿经验分享。
很多家长觉得,等孩子牙齿出问题了再去看牙医也不迟。其实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孩子长出颗乳牙后的6个月内就应该进行牙科检查。我们家小宝就是在8个月大时完成了人生次牙科检查,医生用玩具般的小镜子检查了三分钟,却给了我们超多实用建议。
检查的意义在于建立牙齿档案,医生会教家长正确的刷牙手法,评估孩子患龋齿的风险。就像打疫苗一样,预防永远比治疗来得轻松。
我见过5岁的小朋友自己刷牙刷得满嘴是血——因为用力过猛。也见过3岁孩子满口蛀牙——因为家长觉得乳牙不重要。
正确的做法是:从颗牙萌出就开始清洁。3岁前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,家长跪在孩子身后,像理发师洗头那样托着孩子下巴刷。6岁前都需要家长帮忙补刷,因为小朋友的手部精细动作根本达不到清洁要求。
很多家长只关注门牙,其实后牙的窝沟才是蛀牙重灾区。我家侄女就是典型例子——表面看牙齿很白,结果医生用探针一查,后牙藏着三个隐蔽的蛀洞。
建议每三个月带孩子做一次牙科检查,特别要关注: · 后牙咬合面的窝沟 · 牙齿邻接面 · 牙龈边缘 这些地方牙刷很难清洁到位,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隐患。
上周接诊的7岁男孩让我特别心疼——家长以为孩子说牙疼是想逃学,结果拖到半边脸都肿了才来医院,后不得不拔除两颗龋坏的磨牙。
儿童牙齿神经发育不完善,等他们主动喊疼时,往往已经发展成牙髓炎。这些预警信号家长要重视: · 吃饭时突然停下 · 偏爱用一侧咀嚼 · 夜间磨牙加重 · 拒绝吃冷热食物
"反正会换牙"——这是我听过危险的育儿谣言之一。乳牙要服役6-10年,期间要承担咀嚼、发音、维持牙弓空间等重要任务。过早缺失会导致恒牙排列不齐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
我女儿的同学就因为这个误区,乳牙龋坏没及时治疗,现在12岁了正在戴金属矫正器,每个月都要来复诊。妈总后悔地说:"早知道当初好好护理乳牙就好了。"
其实儿童牙科护理没那么复杂,贵在坚持和细心。希望每个家长都能从小关注孩子的牙齿健康,让孩子们都能绽放自信的笑容。如果觉得这些经验有用,欢迎转发给更多家长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