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照镜子看到不整齐的牙齿,总想着“要不试试戴牙套?”但打开搜索页面,各种矫正器看得人眼花:金属的、陶瓷的、隐形的……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。作为经历过10年正畸行业观察的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带你弄明白牙套那些事儿。
不是所有牙齿不齐都要戴牙套。如果只是轻微歪斜不影响咬合,可能不需要大动干戈。但出现以下情况建议面诊:
- 刷牙时总有死角刷不干净
- 吃东西经常塞牙
- 闭口时上下牙对不齐
- 脸型不对称或下巴后缩明显
记住,终要不要矫正得由正畸医生判断,别自己对着网图瞎诊断。
1. 传统金属牙套
就是小时候常见的“钢牙”,现在依然很多人选。优点是价格亲民(1-2万左右),矫正力度强;缺点是美观度低,复查频繁(每月1次),刷牙要特别仔细。
2. 陶瓷托槽
托槽换成接近牙色的陶瓷,远看不太明显。价格比金属贵30%-50%,但存在陶瓷崩裂的风险,吃硬东西要小心。
3. 舌侧矫正器
装在牙齿内侧,完全隐形。但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,价格通常是普通的3倍(4-8万),初期还会影响发音。
4. 隐形牙套
像透明保持器一样可自行摘戴,美观度满分。但每天必须戴满20-22小时,自律性差的人可能延长矫正时间。国产品牌2-4万,进口品牌4-6万。
5. 自锁托槽
金属或陶瓷托槽的升级版,复诊间隔可延长到6-8周,舒适度更高,价格比普通托槽贵20%-40%。
面诊时别光听方案,重点问清楚:
- 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?矫正能改善多少?
- 预计需要多久?(成年人通常1.5-3年)
- 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风险?(牙根吸收、黑三角等)
- 是否需要拔牙/打骨钉?为什么?
- 保持器要戴多久?(多数人需要终身夜间佩戴)
1. 清洁是重中之重
不论哪种牙套,吃完东西必须清洁。推荐正畸专用牙刷+冲牙器+牙缝刷三件套,托槽周围容易堆积牙菌斑。
2. 饮食注意
避免啃骨头、咬苹果等动作,硬糖、年糕、金针菇等易导致托槽脱落或卡在牙缝。
3. 溃疡处理
初期磨嘴很正常,用正畸保护蜡贴在磨嘴处,一般1-2周就能适应。
同一款牙套在不同城市、不同诊所差价可能。比如一线城市隐形矫正比三四线贵30%很正常,但低于市场价太多的要警惕:可能是用二手托槽、省略必要检查步骤,甚医生资质存疑。
后提醒:矫正70%靠医生技术。选牙套前先选医生,看看他的是否真实完整,沟通是否耐心。牙齿是生理过程,别相信“7天快速排齐”之类的宣传,才是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