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士今年45岁,右下侧缺失两颗磨牙已有三年。起初她觉得"少两颗牙不影响吃饭",直到发现邻牙逐渐倾斜、对咬牙伸长,才意识到问题性。像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据统计,35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率高达67%,其中近半数未及时修复。今天我们就来口腔修复那些事。
很多人认为缺一两颗牙无所谓,其实隐患超乎想象:首先是咀嚼功能下降,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疼痛;其次是邻牙失去支撑会移位倾斜,导致牙缝变大、食物嵌塞;的是牙槽骨会逐渐吸收,给后期修复增加难度。临床数据显示,缺牙超过5年未修复的患者,种植牙会降低20%左右。
目前常见的修复方式各具特点:义齿价格亲民但舒适度较低,适合多牙缺失的老年群体;烤瓷桥需要磨削邻牙,适合缺牙数量较少的情况;全瓷修复生物相容性好,前牙美学突出;而种植牙被誉为"人类的第三副牙齿",不损伤邻牙且能延缓牙槽骨吸收。建议行CBCT检查,由医生评估牙槽骨条件后再做选择。
种植牙虽是目前较的修复方式,但需注意三个要点:一是骨量不足者可能要行骨增量手术;二是愈合周期需要3-6个月;三是术后仍需定期维护。临床研究显示,规范护理的种植牙10年存活率可达95%以上,但吸烟、糖尿病患者失败风险会显著增加。因此医生建议,控制好基础疾病后再考虑种植更为稳妥。
无论选择哪种修复方式,日常护理都关重要:每天使用牙线清洁修复体边缘,防止继发龋;每半年进行一次洁治,检查修复体固位情况;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,特别是瓷贴面患者要戒除啃瓜子等习惯。值得提醒的是,很多患者反映"假牙越戴越松",往往是牙槽骨吸收导致的,及时复诊调整很重要。
关于口腔修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:有人认为"缺牙必须等伤口愈合三个月",其实即刻种植技术在条件允许时能缩短疗程;有人觉得"种植牙会掉",其实规范操作后植体与骨结合非常牢固;还有人相信"牙越白越好",实际上医生会参照邻牙色号进行自然过渡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做好术前评估才是关键。
口腔修复不仅是咀嚼功能,更是对生活质量的提升。建议缺牙患者尽早到正规口腔机构检查,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方案。记住,健康的牙齿是我们一生的财富,及时修复才能避免更多口腔问题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