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“牙体牙髓病”,但说到牙疼、蛀牙或者牙齿敏感,大家一定不陌生。其实,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与牙体牙髓病有关。今天,我们就来这个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牙体牙髓病主要分为两大类:牙体病和牙髓病。牙体病指的是牙齿硬组织(比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的损伤,比如蛀牙、牙齿磨损或外伤导致的缺损。牙髓病则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(牙髓)发炎或感染,通常表现为剧烈疼痛、冷热敏感,甚牙龈肿胀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吃甜食或喝冷水时突然感到牙齿刺痛,可能是牙本质暴露导致的敏感;如果是持续性的跳痛,甚晚上疼得睡不着,那很可能是牙髓炎。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处理,否则可能引发更的感染。
导致牙体牙髓病的原因很多,常见的是口腔清洁不到位。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,长期堆积会腐蚀牙釉质,形成龋洞。如果龋齿越来越深,细菌侵入牙髓,就会引发牙髓炎。
此外,牙齿意外磕碰、长期磨牙、爱吃硬物或酸性食物,也可能导致牙齿表面磨损或裂纹,增加患病风险。有些人天生牙釉质较薄,也更容易出现敏感或蛀牙问题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以下是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:
1. 正确刷牙: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2分钟,使用含氟牙膏。注意不要横向用力刷,避免损伤牙龈和牙釉质。
2. 定期检查: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也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早发现早处理。
3. 控制饮食:减少碳酸饮料、甜食的摄入,吃完后及时漱口。
4. 保护牙齿:如果有夜磨牙习惯,可以佩戴防磨牙垫;运动时戴护齿套避免外伤。
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千万别拖着。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:
1. 补牙:针对浅龋或中龋,医生会清除腐坏部分,用树脂材料填充,牙齿形状。
2. 根管治疗:如果牙髓感染,可能需要“杀神经”(根管治疗),清除感染的牙髓,填充根管后套上牙冠保护。
3. 拔牙:只有牙齿损坏无法保留时才会建议拔除,后期可通过种植牙或镶牙修复。
很多人听到“根管治疗”就害怕,其实现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治疗过程会有局部麻醉,疼痛感可控。拖延不治反而可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。
误区一:“牙不疼就不用管” 早期龋齿可能没有明显疼痛,但细菌一直在侵蚀牙齿。等疼起来时,往往已经伤到牙髓。
误区二:“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很脆” 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确实会失去营养供应,但只要及时做牙冠保护,完全可以正常使用多年。
误区三:“乳牙坏了不用治” 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,蛀牙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甚龋坏。
牙体牙髓病看似是小问题,但如果不重视,可能导致牙齿脱落、颌骨感染等后果。记住:每天认真清洁、定期检查、发现问题及时就医,才是保护牙齿的关键。如果你的牙齿已经开始“”,别犹豫,尽快预约医生看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