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每天刷牙就足够了,但你可能不知道,即使认真的刷牙也难清除牙缝深处的牙菌斑。洁牙作为基础的口腔护理项目,不仅能保持牙齿美观,更重要的是预防多种口腔疾病。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牙医都建议每年少做一次洁牙。
当我们吃东西时,食物残渣会与口腔细菌结合形成牙菌斑。如果24小时内没有清除,这些软垢就会逐渐钙化变成牙结石。普通刷牙只能清除表面60%左右的软垢,而藏在牙龈边缘和牙缝间的顽固牙结石,必须通过超声波洁牙才能去除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洗完牙后发现牙齿间的缝隙变明显了——其实那才是牙齿原本的健康状态。
,牙龈出血会越来越。牙结石持续刺激牙龈,刷牙出血从偶尔变成常态;第二,口臭问题难以,因为牙结石本身就是细菌温床;第三,牙龈萎缩不可逆,牙齿会显得越来越长;第四,增加患龋齿风险,尤其是邻面龋往往发现时已经蛀到牙神经;第五,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脱落的风险比常人高3倍。这些都不是吓唬人,而是口腔临床常见的病例。
这是被问得多的问题。其实健康的牙齿洗牙时只有轻微酸胀感,就像用指甲轻刮牙齿表面的感觉。如果牙龈本身有炎症,清洗龈下结石时可能会有短暂刺痛,但这种不适会在洁牙后1-2天消失。现在很多机构都配有舒适化洁牙设备,通过调整超声波功率和配合镇痛凝胶,能大大提升体验舒适度。
有人说洗牙会把牙缝洗大,其实牙缝本就是牙齿正常生理间隙,之前被牙结石填满了;有人说洗牙伤牙釉质,规范操作下超声波只是震碎结石不会损伤牙面;还有人说洗一次就要年年洗,这就像问"为什么要定期洗澡"一样——保持清洁本就是持续性工作。记住,洁牙不会创造问题,它只是暴露已经存在的问题。
普通成年人每年1-2次即可;吸烟、喝咖啡人群建议每半年一次;正畸患者需要每3个月进行清洁;孕妇在孕中期可安排一次预防性洁牙;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,好3-4个月检查一次口腔。特别注意,青少年从12岁起就应该建立定期洁牙的习惯,这对预防青春期牙龈炎特别有效。
洗牙后1-2天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;使用感牙膏能缓解短暂酸软;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清理牙缝;半年内做一次涂氟护理能增强牙釉质。如果出现牙龈轻微出血不必紧张,这是牙龈修复的正常过程。记住,洁牙不是终点,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才是关键。
牙齿就像身体的"门面担当",它的健康直接影响咀嚼功能、面部轮廓甚全身健康。与其等到牙痛才就医,不如把洁牙列入年度健康计划。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有99元左右的体验洁牙套餐,花一顿饭的钱就能给牙齿做次深度SPA,这笔健康投资物超所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