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晚刷牙是大多数人的日常习惯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即便每天认真刷牙,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仍可能堆积牙菌斑和牙结石。这就是为什么牙医总会建议:成年人每年少应该进行一次洁牙。今天,我们就来关于洁牙的那些事儿。
很多人误以为洁牙就是“洗掉脏东西”,其实不然。洁牙(学名“龈上洁治术”)是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,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、软垢和牙结石。这些物质光靠刷牙很难去除,尤其是牙龈线以下的部分。牙结石一旦形成,会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红肿、出血,甚引发牙周炎。
值得注意的是,洁牙并不会损伤牙釉质。超声波洁牙仪的探头工作时会产生高频震动,震碎牙结石而非“刮牙”,对健康牙齿毫无影响。洗牙后短暂的敏感,其实是因为牙结石清除后,原本被包裹的牙根暂时暴露所致,通常1-2天就会缓解。
,牙结石堆积会挤压牙龈,导致牙龈萎缩。这种萎缩是不可逆的,终可能让牙齿失去支撑而松动。第二,口腔细菌可能通过发炎的牙龈进入循环,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。第三,长期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已被多项研究证实。
更现实的是,每年花200-400元洁牙,远比未来治疗牙周病划算得多——牙周治疗动辄数千元,且需要多次复诊。
吸烟者、咖啡/茶饮爱好者、正畸人士、孕妇以及45岁以上人群,都是牙结石的高危群体。比如孕妇因激素变化更易出现“妊娠性龈炎”,而烟渍会加速牙结石沉积。建议这些人群每6-8个月洁牙一次。
有人担心洁牙会让牙缝变大,这其实是误区。牙结石长期占据牙龈位置,清除后原本被填满的缝隙显露出来,反而说明口腔问题早已存在。
一次规范的洁牙通常需要30-60分钟,包含四个步骤:首先用探针检查全口牙齿情况;接着超声波去除大块牙结石;然后喷砂处理色素沉积(如茶渍、烟斑);后抛光使牙面光滑,延缓菌斑再附着。如果发现较深牙周袋,可能还需配合龈下刮治。
现在部分机构还洁牙选项,通过表面麻醉或激光辅助,适合对器械声音敏感的人群。但要注意,某些网红“即刻美白洁牙”并不合规,真正治疗型洁牙从不会改变牙齿本色。
治疗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,24小时内不要饮用咖啡、红酒等深色饮品。部分人可能出现短暂冷热敏感,建议使用感牙膏。如果洁牙后出现持续出血或疼痛(超过48小时),需及时复诊。
后提醒:洁牙≠口腔护理。日常仍需坚持巴氏刷牙法+牙线清洁,并定期做口腔检查。记住,健康的牙齿应该是粉红色牙龈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出血,没有持续口臭——这些才是洁牙能带给你的真实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