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女士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起初没当回事,直到喝凉水都敏感才就医,检查后医生告知她患上了中度牙周炎。这样的情况在口腔科门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很多人对牙周治疗存在误解,认为洗牙就是全部,殊不知完整的牙周治疗可能关系到未来几十年能否保住自己的牙齿。
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超过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牙周病早期症状隐蔽,可能只是偶尔刷牙出血或轻微口臭,很多人误以为"上火"就随便吃点药应付。实际上,这是一种由牙菌斑引起的慢性炎症,会逐渐牙龈、牙槽骨等牙齿支撑组织。
牙周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初期牙龈炎表现为红肿出血;中期形成牙周袋,开始出现口臭和牙齿敏感;晚期则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。关键点在于,前两个阶段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控制,但到了晚期,很多损伤是不可逆的。
完整的牙周治疗不是简单的洗牙,而是系统性的健康管理。阶段是基础治疗,包括全口洁治、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,医生会使用器械清除牙龈上下方的菌斑和结石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才能完成,很多人次洁治后觉得"好了"就中断治疗,实际上深层清洁才刚开始。
对于中重度患者,医生可能会推荐激光辅助治疗或局部用药。第二阶段是手术治疗,针对牙周袋较深的部位进行微创处理。第三阶段则是漫长的维护期,需要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就像高血压需要定期监测一样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是常见的误解。实际上牙缝本就存在,只是之前被结石填满,清除后了本来状态。"治疗一次就能好"也不现实,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还有人担心治疗疼痛,现在采用技术配合表面麻醉,大多数患者都能舒适完成治疗。
值得关注的是,糖尿病患者、孕妇、正畸人群和吸烟者是牙周病高发群体,更需要定期检查。临床观察发现,吸烟者的牙周治疗往往大扣,因为尼古丁会影响牙龈循环。
治疗只是开始,居家护理决定长期。首先要选对工具:小头软毛牙刷、牙缝刷和冲牙器配合使用。其次要掌握正确方法,建议学习"巴氏刷牙法",很多人习惯的横刷法反而会伤害牙龈。后要关注细节,比如刷牙后不要立即漱口,让牙膏中的氟化物多停留一会儿。
特别提醒爱吃甜食和碳酸饮料的年轻人,这些食物不仅伤牙还伤牙龈。养成吃完漱口的习惯,晚上使用牙线清理牙缝,这些小动作长期坚持下来,能让你的牙周治疗事半功倍。
早期干预的牙周治疗,费用可能只是几百元的洁治费,而拖延到晚期,不仅要花费上万元做复杂治疗,还可能面临种牙的选择。更重要的是,天然牙齿的咀嚼感受是任何修复体都无法替代的。数据显示,规范治疗的牙周病患者,十年后牙齿保有量比未治疗者高出3-5倍。
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急着换牙膏,建议约个时间做个检查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质地坚韧,刷牙时不出血。牙齿就像树木,牙周组织就是土壤,保护好这片土壤,才能让牙齿牢牢扎根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