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?”“会不会肿成包子脸?”其实随着医疗技术进步,规范操作下的拔牙过程已经能实现小化不适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关于拔牙那些你关心的事。
并不是所有问题牙齿都需要拔除。但出现以下情况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蛀牙已牙根、智齿反复发炎、牙齿松动影响咀嚼、多生牙阻碍正常牙齿排列。特别提醒备孕女性,建议孕前处理好智齿问题,避免孕期激素变化引发急性炎症。
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。人体在上午的痛阈较高,且医生和患者都处于较佳状态。更重要的是,白天拔牙后如出现异常出血,能及时到医院处理。但并非强制要求,关键是要术前休息充足。
规范的操作流程应该是这样的:先拍片确认牙根情况→局部麻醉(现在多用麻醉仪)→轻柔松动牙齿→拔出→清理创口→止血棉咬合。整个过程通常15-30分钟,复杂阻生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。很多人担心的“敲击”操作,现在已被超声骨刀等设备替代。
现代麻醉技术能使90%以上的患者仅感受到器械接触的压力,不会出现剧痛。如果过程中确实感到疼痛,可以举手示意医生追加麻药。对麻药敏感的人群,建议提前告知过敏史。
咬紧止血棉40分钟不能偷懒;24小时内别漱口吐口水;吃温凉软食;避免吸吮动作。有个实用小技巧:把冰袋裹在毛巾里,间隔冰敷面部,每次15分钟,能有效减轻肿胀。
“期不能拔牙”其实要看个人体质,主要担心凝血功能受影响;“高血压不能拔”关键要看控制情况,血压稳定在150/90mmHg以下可以操作;“糖尿病患者不能拔”需要空腹血糖控制在8.88mmol/L以内。具体要经评估。
普通单根牙基本不用缝合,但阻生齿切口较大、牙龈撕裂、出血量多的情况需要缝合。现在多用可吸收线,省去了拆线步骤。注意:术后缝线区域有白色伪膜是正常现象,不是化脓。
正常情况3-5天疼痛会逐渐消失。如果出现:剧烈疼痛放射到耳部、出血浸透多块纱布、肿胀持续加重、口腔异味浓烈等症状,要立即就诊。少数人可能出现干槽症,需要清创处理。
后提醒,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比价格更重要。规范的拔牙操作能减少并发症风险,期也会更顺利。下次我们将拔牙后镶牙的佳时机,敬请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