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或者感觉牙齿松动,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导致牙齿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病的那些事。
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,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种类型。简单来说,就是牙齿的"地基"出了问题。刚开始可能只是牙龈红肿出血,如果任其发展,就会造成牙槽骨吸收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: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口腔异味、牙龈红肿、牙齿敏感、牙齿松动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牙周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,很多人都是在症状加重后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不良。当我们没有做好日常清洁时,牙菌斑就会在牙齿表面堆积,时间长了会形成牙结石。这些细菌和结石会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反应。
除了口腔卫生因素外,吸烟、糖尿病、遗传因素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。有些人可能觉得"我每天刷牙啊,怎么还会得牙周病",这是因为刷牙方法不正确或没有使用牙线,导致某些部位长期清洁不到位。
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首先是基础治疗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"洗牙"。医生会使用器械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结石。对于较深的牙周袋,可能需要进行龈下刮治。
如果基础治疗不理想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现在常用的微创手术创伤小、快,能有效消除牙周袋,促进牙周组织再生。
治疗后的维护期也很重要。患者需要定期复查,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抗菌漱口水,帮助控制细菌生长。
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日常护理:
1.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,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3分钟
2. 坚持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
3. 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洁牙
4. 戒烟限酒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
5. 控制血糖,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口腔健康
需要提醒的是,牙周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,不能急于求成。有些患者做完一次治疗就以为万事大吉,结果很快又复发。只有坚持治疗和日常护理相结合,才能取得理想的。
很多人对牙周病存在一些误解:
误区一:牙龈出血是上火,不用管它。实际上这是牙龈炎的典型表现,应该及时就医检查。
误区二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。牙缝变大是因为清除了原本占据空间的牙结石,这是治疗成功的表现。
误区三:牙周病只要吃药就能好。药物只能辅助治疗,基础治疗和日常护理才是关键。
误区四:老年人牙齿松动是正常的。这很可能是牙周病导致的,通过治疗可以改善。
牙周病虽然常见,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,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得到的控制。关键是早发现、早治疗,不要等到牙齿松动才重视。如果您有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等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