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圳南山区的赛格科技园附近,经常能看到拎着牙片袋的患者走进正夫口腔诊所的大门。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专程来找张东峰医生的——这位拥有11年临床经验的口腔种植,用扎实的技术和细致的服务,让越来越多缺牙患者重获咀嚼自信。
2012年从毕业的张东峰,初在医院口腔科轮转时,就对种植牙产生了浓厚兴趣。当时国内种植技术刚起步,他主动申请到广州参加种植牙专项进修,成为首批系统学习数字化种植技术的医生之一。
"那时候每天跟在导师身后,从基础的取模学起,光缝合练习就用掉上百根缝合线。"张东峰回忆道。正是这段经历,让他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职业习惯。如今在给患者做即刻种植时,他仍保持着术前反复确认咬合关系的习惯,这个细节能让修复体更贴合自然牙的受力点。
很多患者以为种植牙就是往牙槽骨里"钉钉子",但在张东峰看来,成功的种植需要三重:的术前评估、规范的术中操作、科学的术后维护。
在正夫口腔的诊室里,张东峰会先用三维CT扫描患者的颌骨情况。"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,我们要先看骨头的厚度和密度。"他常这样向患者解释。对于骨量不足的情况,他更倾向于采用微创方式,避免大面积植骨给患者带来额外负担。
去年有位58岁的糖尿病患者来就诊,多家诊所都因血糖问题拒绝为其种植。张东峰通过调整种植方案,选择在血糖稳定的上午手术,终顺利完成种植。这例特殊病例后来成为院内技术研讨的经典。
在正夫口腔的数字化中心,张东峰正在带领团队试用新的动态导航种植系统。这项技术能实时追踪手术器械位置,将误差控制在0.3毫米以内。"技术迭代太快了,我们医生也得保持学习。"他每周都会抽时间研究国外期刊上的新技术文献。
不过在他看来,再的设备也只是工具。"关键是要根据患者脸型、咬合习惯来制定方案。"有位年轻女患者因为门牙缺失不敢笑,张东峰没有直接做常规种植,而是先通过临时牙调整牙龈形态,终做出的修复体与邻牙浑然一体。
对于考虑做种植牙的患者,张东峰给出几条中肯建议:首先选择有种植资质的正规机构;其次要如实告知全身健康状况;术后要严格遵医嘱护理,定期复查。他特别强调:"不要单纯比价格,有些种植体可能不符合人骨密度特点。"
在深圳正夫口腔的诊室里,张东峰保持着每天多接诊8位患者的节奏。"再多就不了每例手术的质量了。"这位说话温和的医生用11年时间证明:好的种植牙医生,既要有匠人的专注,又要有与时俱进的魄力。
如今,张东峰依然保持着早晨7点到诊室准备手术的习惯。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整洁的器械台上,又一位患者将在这里重获牙齿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