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圳看牙,很多市民会提到一个名字——赖文冰。作为深圳瑞尔齿科门诊部的主治医师,赖医生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了23年。每天清晨,她总是个到诊室,仔细检查当天的器械消毒情况;晚上下班前,还会反复核对患者的复查时间表。这份近乎执拗的认真,让不少患者成了她的"老朋友"。
赖医生常说:"牙齿治疗不是修机器,每个患者的需求都不一样。"去年有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,缺牙多年不敢吃东西,跑了好几家诊所都没解决。赖医生花了三周时间,先给他治疗牙龈炎症,再量身定制种植方案,现在老爷子每周都骑自行车来复查,逢人就夸"终于能啃苹果了"。
在种植牙领域,赖医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。她坚持"三不原则":不适合的病例不接,没把握的方案不做,不清楚的环节不问清楚不继续。有次一位患者带着外地诊所的种植方案来,她发现骨量评估有偏差,硬是陪着患者重新做了CT检查,调整了治疗方案。
除了种植牙,赖医生在嵌体修复上也小有。不同于传统的补牙方式,嵌体就像给牙齿穿"定制铠甲"。她柜子里有个笔记本,记录着这些年做过的特殊病例:有位茶艺师的门牙缺损,普通补牙会影响味觉体验,赖医生用特殊材料的嵌体修复,既美观又不影响她品茶;还有个小朋友的乳牙龋坏,她用仿生嵌体保住牙齿,让孩子顺利度过换牙期。
在瑞尔齿科的同事眼中,赖医生有个"怪癖"——总爱收集患者反馈。诊室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几十本随访记录,每份都详细记着患者使用感受:"咬硬物时右下第二磨牙有酸胀感""喝冰水嵌体边缘敏感"...这些常人看来琐碎的细节,都是她调整技术的参考。
别看赖医生操作仪器时一脸严肃,对待患者却格外耐心。护士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:给小朋友看牙时,她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卡通贴纸;遇到紧张的患者,她会放慢语速解释每个步骤。有次一位老太太做完治疗,突然拉着她的手说:"姑娘,你跟我说话的样子真像我女儿。"
在数字化诊疗普及的今天,赖医生依然保持着手绘病历的习惯。她的诊台上永远摆着彩色铅笔,复杂的牙齿状况常常被她画成简图,患者一看就懂。这种"老派"做法意外地受欢迎,不少年轻人专门拍下她的示意图发朋友圈。
聊到口腔保健,赖医生再三强调:"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。"她建议市民每年少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汽车保养一样简单。对于常见的种植牙疑问,她的回答很实在:"不是越贵越好,关键看是否适合。就像买鞋子,合脚比牌子重要。"
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,赖文冰医生用23年的坚守诠释了医者初心。每天早上八点,瑞尔齿科的门诊灯准时亮起,那道穿着白大褂的身影,依然在牙椅旁等待着需要帮助的人。或许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:"治好一颗牙,温暖一颗心,这就是我每天工作的意义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