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看牙"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总带着点紧张,但在深圳慈恩齿科富诚门诊部,张海霞医生用八年如一日的和耐心,让不少患者放下戒备。这位土生土长的口腔医师,没有太多华丽的头衔,却用扎实的临床经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。
2016年正式踏入牙科领域的张海霞,初接触的是基础牙科治疗。在同行回忆里,她总爱追着前辈请教种植牙的细节,矫正病例的X光片能反复研究到深夜。这种"较真"让她快速成长,如今已能熟练开展复植牙手术和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。
"每个牙齿都有自己的故事",这是张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她接诊过因牙齿不齐不敢笑的销售总监,也治疗过缺牙影响咀嚼的退休教师。这些真实病例积累,让她更懂得如何根据人的口腔特点制定治疗方案。
在牙齿矫正领域,张医生特别关注矫正器的舒适度问题。"很多人放弃矫正就是因为不适应牙套",所以她会根据患者生活习惯推荐适合的矫正方式。对于上班族,她常建议选择隐形矫正;而青少年患者,则更多考虑传统托槽的性价比。
种植牙手术中,张医生注重骨量评估这个关键环节。有位五十多岁的患者,因长期缺牙导致骨萎缩,多家医院都说需要先植骨。经过详细检查,张医生发现可以通过倾斜植入避开骨量不足区域,终让患者免去了额外手术的痛苦。
深圳慈恩齿科富诚门诊的就诊患者常说,张医生有个特别的习惯——永远提前半小时到诊室准备器材。护士小刘回忆,有次全门诊停电,张医生就着手电筒的光完成了当天的种植手术。
现在张医生的患者中,有不少是从宝安、龙岗专门赶来的。问他们为什么愿意跑远路,得到的回答很实在:"张医生不夸大,也不会过度治疗,给出的方案总是刚好解决我的问题。"
对于考虑做牙齿矫正的年轻人,张医生建议别盲目跟风网红款。"去年有个小姑娘拿着明星照片要做同款牙,检查后发现她的咬合关系做那种矫正反而有害。"她总坚持用打消患者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种植牙患者常问"能用多少年",张医生会拿出自己跟踪五年的病例照片:"维护得好不好,差很多。"她总不厌其烦地教患者使用牙线,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。
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,张海霞医生保持着牙医应有的细致与耐心。没有惊天动地的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。或许正如她所说:"让患者能放心大笑,就是我们大的成就感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