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洛阳涧西区南昌路上,维乐口腔的玻璃门后总能看到一位神情专注的医师,她就是执业27年的刘茂红医生。郑州大学口腔医学毕业的她,用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诠释了什么叫做"匠人精神"——从初在洛阳腔医院打下扎实基础,到如今成为维乐口腔的中坚力量,经她双手的患者已超万人。
刘医生的诊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,"行医德为先"四个大字格外醒目。这份职业信念让她在牙科领域不断精进:前牙贴面修复时像微雕艺术家般谨慎,处理复杂根管时又展现出外科医生般的。有位反复口腔溃疡的患者回忆:"刘医生发现我黏膜病变的原因居然是刷牙方式错误,简单指导就解决了困扰我两年的问题。"
在牙齿矫正领域,她尤其注重个性化方案设计。不同于千篇一律的矫正模式,她会综合考量患者面部比例、咬合关系甚职业需求。一位中学教师曾说:"刘医生设计的隐形矫正方案,让我戴着牙套上课时学生都没发现。"
随着口腔技术迭代,刘茂红始终保持学习状态。去年新引进的微创拔牙设备,她主动参加厂商培训直深夜。现在开展的智齿拔除术,通过特殊麻醉手法配合精细器械,能将传统拔牙的"敲凿感"降到低。有年轻患者开玩笑:"要不是看见牙钳,我还以为只是做了个口腔检查。"
对于缺牙修复,她坚持"重建功能与美观并重"的理念。有位退休干部原本打算随便装副假牙,经她详细解释种植牙的咀嚼效能和骨保存优势后,终选择分阶段完成全口修复,现在老人能自如享用他爱的脆皮烧肉。
每天清晨提前半小时到岗消毒器械,是刘医生雷打不动的习惯。诊疗时永远保持椅位45度倾斜——这个角度既方便操作又能观察患者表情变化。"有些人不善表达疼痛,但皱眉的小动作骗不了人。"她常用的高速手机都经过特殊降噪处理,因为"刺耳的钻头声会加重患者紧张"。
有位害怕看牙的小患者在第三次复诊时,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幅蜡笔画:画里穿白大褂的刘医生头顶戴着天使光环。这个稚嫩的礼物,现在被她珍藏在办公桌玻璃板下。
在刘茂红看来,牙齿治疗不该是"头痛医头"的应急处理。她建立的终身口腔档案系统,会记录患者每次检查的咬合变化、牙龈状况甚饮食习惯。有位坚持每年复查的商务人士感慨:"五年间我的牙周袋深度从4mm到2mm,比签成百万订单还有成就感。"
从青葱岁月到知命之年,这位口腔医师始终保持着初入行时的热忱。当被问及职业感悟时,她简单答道:"能让人自信地笑出来,就是大的报答。"在洛阳这座古城里,刘茂红用与温度,继续书写着属于牙医的平凡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