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刷牙干净就万事大吉,直到某天突然发现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,才意识到问题。牙周治疗正是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,它像一位隐形守护者,及时修复被忽视的牙周健康。如果你常感到牙龈红肿、口气不佳,或是刷牙时总见血丝,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。
我们的牙齿并非孤军奋战,牙龈和牙槽骨构成的牙周组织,就像地基支撑房屋一样稳固牙齿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会引发牙龈炎,表现为红肿出血;若不干预,可能发展为牙周炎——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超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不足。
早期牙周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恶化。例如基础洁治(俗称"深层洗牙")可清除龈下结石,配合局部用药,多数轻度问题就能控制。若拖延到晚期,可能需翻瓣手术或骨移植,费用和时间成本大幅增加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直观的警报。 2. 持续性口臭:牙周袋内的细菌代谢会产生异味。 3. 牙龈发红肿胀:正常牙龈呈淡粉色,紧贴牙面。 4. 牙齿变长:实则是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。 5. 咀嚼无力:牙周组织会影响咬合功能。
需要说明的是,吸烟人群牙龈出血症状可能不明显,更容易延误治疗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周检查。
次就诊时,医生会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(),配合X光片评估骨量流失情况。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:
阶段一:基础治疗 超声洁治+手工刮治清除菌斑结石,可能配合激光辅助消毒,1-2次即可完成。治疗后短暂敏感属正常现象。
阶段二:手术干预(仅限中重度) 通过微创翻瓣术清理深层感染组织,必要时植入骨粉促进再生,整个过程局部麻醉,无强烈不适。
阶段三:维护期 治疗后3-6个月需复查,通过牙周维护治疗巩固,类似汽车的定期保养。
误区一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 事实是牙结石原本占据的空间被清除后,暴露了已有的牙缝,及时治疗反而能防止缝隙进一步扩大。
误区二:"治疗一次就能" 牙周病是慢性病,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定期维护才能保持稳定。
误区三:"年纪大了牙齿松动是正常的" 即使是老年人,健康的牙周组织也能稳固牙齿,松动多由长期炎症导致。
治疗成功与否,一半取决于日常维护: • 选用小头软毛牙刷,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龈缘 • 牙线每日少一次,清理牙刷够不到的位置 • 含氟牙膏与抑菌漱口水交替使用 • 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炎) • 每年1-2次洁治
记住: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,而是健康习惯的开始。现在拿起镜子检查下牙龈颜色,或许就是改变的佳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