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收到不少私信,很多朋友都在纠结要不要戴牙套,选哪种牙套好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我必须强调:牙齿矫正不是跟风消费,而是健康的长期投资。今天就来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牙套,看完再决定也不迟。
市面上常见的牙套主要分三类:金属托槽、陶瓷托槽和隐形牙套。金属托槽就是俗称的“钢牙”,优点是价格亲民、矫正速度快,适合预算有限的学生党;陶瓷托槽颜色接近牙齿,远看不太明显,但容易染色,咖啡爱好者要慎重;隐形牙套可以随时摘戴,适合职场人士,不过自律性差的人可能影响。
很多人以为贵的就一定好,其实不然。曾遇到一个顾客非要做隐形矫正,结果总忘记戴牙套,两年还不如别人半年。选牙套关键看两点:牙齿情况和自律能力。
同样是矫正牙齿,为什么有人花1万,有人花5万?除了材料差异,还有三大隐藏费用:
1. 复诊频率:金属牙套通常每月复诊,隐形牙套可能两三个月一次,但每次复诊都可能产生调整费用;
2. 保持器费用:矫正完成后少要戴1-2年保持器,这部分费用很多机构不会提前告知;
3. 突况处理:比如托槽脱落、牙套丢失,都可能额外收费。
建议面诊时直接问清楚总预算,避免后期被动。
比起选哪种牙套,选对医生才是重中之重。从业十年见过太多:同样的牙套,不同医生做出来天差地别。教你们三招判断医生水平:
1. 看对比图:要求看真实患者的前后对比,特别注意咬合关系的调整;
2. 问应急方案:好的医生会主动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;
3. 观察沟通方式:连你的需求都懒得听的医生,技术再好也不建议选。
网上那些“戴牙套三天”的帖子看看就好。真实情况是:
1. 周肯定酸胀,吃豆腐都费劲;
2. 金属牙套容易磨嘴,正畸蜡要常备;
3. 刷牙时间少延长3倍,冲牙器不是品而是必需品;
4. 脸型变化是渐进过程,别指望立刻变瓜子脸。
邻桌同事戴隐形牙套两年,大的收获不是整齐的牙齿,而是戒掉了零食和夜宵——因为每次吃东西都要刷牙。
很多人以为牙齿矫正必须青少年时期做,其实不然:
1. 12-16岁确实是黄金期,骨骼可塑性强;
2. 但25-35岁职场人群矫正也很稳定,配合度往往更高;
3. 即使40岁以上,只要牙周健康依然可以矫正,只是时间会长些。
去年有个45岁的读者做完矫正后说:“早十年做可能省两万块,但现在的满足感比年轻时更珍贵。”
没有好的牙套,只有适合的方案。建议先找三家机构面诊对比,重点看医生给出的诊断逻辑是否一致。记住两个原则:能解决你的核心问题,且在你的承受范围内。牙齿健康是一辈子的事,与其纠结“做不做”,不如先迈出这一步。
(本文提及的均为行业观察,个体因人而异,具体请以医生诊断为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