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次喊“牙疼”时,许多家长才意识到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。牙齿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饮食和发育,还可能对未来的恒牙生长造成隐患。儿童口腔科作为专门针对0-18岁群体的诊疗分支,涵盖乳牙护理、早期矫治、龋齿预防等关键内容,今天我们就来家长必须知道的那些事。
有些家长认为“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也不用管”,这是常见的误区。乳牙从6个月萌出到12岁左右全部替换,期间承担着咀嚼、发音、面部发育等多重功能。一颗乳牙的早期缺失,可能导致邻牙倾斜、恒牙萌出受阻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临床上见过7岁孩子因乳牙龋坏引发颌面部肿胀的,治疗难度远大于早期干预。
1. 龋齿防治:针对3岁以上儿童开展窝沟封闭,用流动树脂填平后槽牙的沟壑,能降低60%龋齿发生率。配合每3-6个月的氟化泡沫护理,形成双重保护。
2. 咬合管理:地包天、龅牙等问题好在8-10岁进行干预,此时颌骨可塑性较强。功能性矫治器比传统钢丝牙套舒适度更高,孩子接受度更好。
3. 外伤处理:儿童运动跌倒导致牙齿断裂时,应立即用生理盐水保存断牙,1小时内就诊可尝试再植。平时建议佩戴运动牙套预防。
恐惧是孩子抗拒看牙的主因。建议3岁起建立“牙齿检查”概念,通过绘本、动画片提前认知牙科器械。就诊尽量选择简单项目(如涂氟),成功后给予适当奖励。临床中采用“告知-演示-操作”三步法:先用口镜让孩子自己照牙齿,再用工具轻触手背演示触感,后进行治疗。
• 刷牙指导:6岁前需家长协助,采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,重点清洁牙龈交界处
• 工具选择:刷头不超过2颗牙宽度,含氟牙膏用量从米粒大到豌豆大递增
• 饮食注意:粘性糖果比巧克力更伤牙,进食后清水漱口能减少50%糖分残留
• 习惯纠正:3岁后应戒除奶瓶,避免长期吮指导致开合畸形
当孩子出现持续牙疼、牙龈出血、恒牙逾期半年未萌出、乳牙滞留(新牙长出旧牙未掉)、牙齿明显变色或外伤时,建议48小时内就诊。夜间急诊可先冷敷缓解肿胀,但勿自行服用止痛药。
儿童口腔健康是一份需要全家参与的长期工程。从颗乳牙萌出开始定期检查,建立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,才能让孩子拥有受益终生的灿烂笑容。儿童口腔机构通常会布置温馨的诊疗环境,医护人员也经过特殊培训,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就诊过程。